据美国《世界日报》报道,越来越多华人为了生活,自己忙不过来,把婴儿送回家乡由亲人代养,自己留在美国打拼。儿童心理专家们认为,这种现象不能轻视,更不能认为在小孩子不懂事前,忍痛割爱几年,日后接回身边就可以顺利调教。
1990年代中国移民高潮时赴美,后来女子送回大陆寄养的华人,他们的孩子们现在多数在高中读书。华人社工们表示,近几年来透过公校系统被转入心理辅导的华裔学生,其中一大部分是小时候被送回大陆、回美后无法适应的学生。
非盈利组织“纽约儿童中心”(The Child Center of New York)华裔社工孟郭玉成表示,她经手的从学校或医院转介而来的华人个案,其中相当比率的华人学生是小时被送回中国寄养,四、五岁再回到美国父母身边的孩子。这些案例普遍反应孩子成长环境出现断层的问题、以及因为文化交互冲击而导致的长期心理不适。
那些把孩子送回家乡代养的父母,虽然早先时候省心省力,但日后调教孩子挑战很大。孟郭玉成表示,接受心理辅导的孩子,多数来自经济弱势或父母文化有限的移民家庭。很多父母认为,孩子刚从大陆回来,有点认生是正常的,慢慢补偿就会好起来。但实际上,孩子回美后就上学,很多行为与情绪的反常,通常家长看不到,尤其是他们在学校的行为和情绪,父母也不知从何问起。
专攻儿童心理学的巴尔的摩郡马里兰大学心理学副教授谢晓玲认为,父母不应让婴儿与自己离别几年之久。离别的日子,虽然父母每天惦记孩子、尽量多打电话,自己在心理上感觉与孩子没有距离,但幼儿不可能理解。无法与父母建立感情时,他们就把感情移给照顾他们的人。
她说,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特别的成长习惯,回美后,他们在大陆的环境和习惯中断,情绪开始受影响。同样是吃饭,甚至吃同样的菜,但父母的做法与大陆不同,也会影响孩子的心情。
孩子回来后,父母需格外努力,帮助孩子减缓冲击。纽约一位五岁的闽籍儿童,回美后立即上学,但英语有限,上课与同学相处出现很多问题。老师把他转给社工。小孩父母后来接受社工劝说,花更多时间与孩子建立感情,不久孩子的行为就恢复正常。
孟郭玉成认为,成长环境大转换,孩子最需要的是从父母身上得到安全感,但安全感的前提是要取得他们的信任,父母必须补习这失去的功课。